你还要做滴滴司机么?网约车新政让户籍车籍成争议的焦点!

用车|JS侃车|2016-10-09 16:21

就在昨天,北上广深这几个大城市连续的发布了网约车新规草案,对专车司机的要求骤然提高了。一个庞大的司机群体命运,注定要被改写,四个城市的包容开放程度,也在那一瞬间被啪啪打脸。

21334605.jpg

按照新规草案的要求:

北京:网约车须本市号牌,驾驶员须本市户籍;

上海:网约车应在本市注册登记,驾驶员应具有本市户籍;

广州:男性需60周岁以下,女性55周岁以下;

深圳:驾驶员须具有深圳户籍或持居住证。

fe88bb26ad9.jpg

在网约车迎来合法化的消息两个月后,网约车司机们这次真的烦恼了。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这次的新规草案对车辆、司机都做出了详细的规范。

对车辆是要求还是苛求?

t014ed8e57249a0ccc6.jpg

对于车辆的要求,差不多近八成的车辆都不符合要求。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首先,需要本市牌照,另一个是对车的排量、轴距都做出了具体要求。

这直接会把外地牌照的专车拦在门外,大量不符合排量的车清除出去。依据滴滴方面提供的数据,以上海为例,从事网约车的车辆符合新轴距要求的,不足1/5。也就是说,单纯轴距这项要求,就会把80%的车辆淘汰。

对司机要求:2.5%的司机满足要求

t0112317d22b813c245.jpg

在对驾驶员的要求中,同样有两项要求大幅度提高了司机准入门槛:

拥有本市户籍;且需要有本市驾照。

这批人的数量有多少?同样来自滴滴的数据,以上海为例,已激活的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这还不能保证这2.5%的司机都持有本地驾照,车辆轴距都符合条件。

滴滴们也是叫苦不迭 你还要我怎样

20161008_14759197390356.jpg

根据滴滴方面披露的数据,新规定之后符合条件的司机将微乎其微。

这政策对滴滴这样的专车平台巨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滴滴目前的主要收入就是司机抽成、小部分收入来自广告和对车企的营销服务,另一方面,滴滴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其C2C“平台”之上,若专车成为少数人的专属,则滴滴的估值空间将大幅度缩水。

滴滴在对新规回应中称:“数百万网约车司机师傅或将失去目前的工作机会与收入,这也意味着数百万的家庭将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大量的网约车司机将面对失业打击,成为社会闲散人员,重新寻找工作,或将造成群体性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于是“滴滴恳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能给予非本地户籍与本地户籍市民同等的从业权利,莫让民众对创业创新失去信心和热情。”

网友们怎么看新规?

QQ截图20161009105928.jpg

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就调侃的说,“北京牌照的车我觉得合理,必须北京本地人就没必要了。北京本地人从事服务行业,本身就没有什么竞争优势,服务的动力不足。”

虽然北京和上海深圳以及广州等在对于网约车规定的细节方面还有诸多的不一样,很多网友还是看到该细则充满着诸多的“地域歧视”,并呼吁即使网约车细则最终落地,也应留出修改的“窗口”。当然也有更多的网友表明支持这项草案,而且还需要对“网约车”进行严格管理。

Jason说

QQ截图20161009112409.jpg

网约车作为分享经济的时代强音,一直以来被寄予改变出行难的厚望,从过去点点滴滴的改变来看,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这新规草案无疑是令专车市场更加的干净透明,司机的素质提升也对乘客有好处。

但是户籍区分对待,这就剥夺了一大批自力更生的外地司机的工作机会,新车的法规应该是从群众的利益和生活的便利性出发,大城市的效应也可能让新规以模板的形式向许多城市辐射渗透,这个新兴的行业在监管的同时应该从多维度看待现状。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