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高科技配置故障频发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用车|车质网|2017-06-22 10:55

早先,评判一个汽车品牌技术是否先进,主要集中在车辆的三大核心部件上。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已不局限于此,各种高科技配置如雨后春笋般在汽车产品中得以应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传统汽车制造向新能源、车联网以及自动驾驶领域的转型的脚步将越来越快,汽车领域新的变革即将到来。如今,看准这一机遇的互联网公司、新能源企业以及芯片制造商等也纷纷踏入整车生产领域中。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现阶段这些被看作是未来汽车蓝图的“高科技配置”,无形中却增加了整车出现故障的风险。据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截至发稿,“高科技配置”相关投诉量已超过600宗,其中也不乏安全隐患的身影。尤其是各大车企都为之努力的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一旦高速行驶途中出现故障,将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那当下这些所谓的“高科技配置”产品质量稳定性究竟如何,其中又存在哪些较为典型的故障问题,将在以下内容中为您一一介绍。

    一、投诉数据分析

    1、自主占比达46% 美/法系个别车型较突出

    数据显示,在“高科技配置”问题相关投诉中,合资品牌占比最大,超过了总投诉量的一半,而自主品牌占比则为46%,问题同样较为突出。由此可见,无论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在高科技配置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且差距较小。

    而从各品牌国别来看,除自主品牌外,美系品牌在“高科技配置”问题方面投诉较为集中,占比达22%,高于日系与德系品牌相关投诉占比之和。而法系品牌市场保有量不及美、日、德系品牌,但相关投诉却占到了8%,可见在“高科技配置”方面或许并不是法系品牌的强项。

    2、首次故障多出现于新车阶段 质量可靠性堪忧

    从目前车质网接到的投诉情况看,与其它故障问题不同,出现“高科技配置”故障的车辆,问题多产生于新车阶段,与后期使用并无较大关联性。尤其是购车1个月内便出现故障投诉占比竟达37%,过早出现质量问题令人质疑这些被“神化”的高科技配置,其产品质量和系统稳定性或存在较大问题。

    数据显示,由于“高科技配置”问题相关投诉多出现在新车阶段,因此行驶里程也多集中在0-3000km,投诉占比达71%,这意味着大部分故障问题出现在首保前。此外,90%的“高科技配置”故障投诉在行驶里程20000km以内出现,结合此前问题时间段分析,高科技配置问题已对新车阶段的质量口碑产生一定影响。

    二、故障问题分析

    由于受到技术专利、产品定位及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汽车产品与“科技配置”高之间尚有一定距离。但尽管如此,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五年来有关车辆“高科技配置”的投诉案例已超过600宗,其中较常见故障主要集中在行车安全辅助、车载互联、发动机启停、全景影像等系统配置中。设想当这些技术在今后的汽车产品中逐渐普及,直至成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其产品质量是否可靠、技术是否存在缺陷,将直接影响未来出行安全,进而成为社会问题。

    1、行车安全辅助系统故障

    所谓行车安全辅助系统,实际上是帮助驾驶员能够更好地保证行车安全的各类辅助系统。其中包括大家较为熟悉的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主动安全、夜视系统等,虽然是辅助功能却与行车安全息息相关。而在车质网投诉中,恰恰是此类问题最为常见。

    a)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

    故障严重程度 ★★★★★

    其中,出现主动刹车系统故障最为令人胆战心惊,在车质网投诉中就有相应的投诉案例。一位来自河南的陈先生购买了一辆百万级进口豪华轿车,此后在驾驶过程中曾多次出现自动急刹车情况。4S店工作人员称可以通过升级电脑主板解决,经过升级处理后确实在一段时间内此问题消失。但时隔1年后,该问题却变本加厉的出现在陈先生的车辆上,几乎每次出行时都会出现自动急刹车,对陈先生而言已极大影响到日常行车安全。另一位来自江苏的朱先生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车辆在前方道路无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自动刹车系统出现紧急制动,并因此造成车上人员轻微伤。这一次经历令朱先生后怕,万一后方车辆刹车不及时导致追尾,后果不堪设想。

    由此可见,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故障,已成为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威胁到了车主财产及生命安全,一旦证实产品存在缺陷问题,应按相关规定实施召回。

    b)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等系统

    故障严重程度 ★★★

    除此之外,并线辅助及车道偏离预警等系统故障,较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而言,系统失效并不会对日常行车安全造成太大影响。来自北京的杨先生在投诉中向车质网反映,购车不满3个月在正常行驶途中,仪表显示“请检查前方预碰撞系统”和“请检查车道偏离预警系统”,随后车道偏离系统停止工作。虽然并未给杨先生日常用车造成影响,但到4S店进行维修时,由于工作人员此前很少接触相应的故障问题,缺乏一定维修经验,在维修过程中将车辆仪表和方向盘拆的“体无完肤”,但依然没有找到故障点,对此杨先生深表不满。

    由此可见,面对这些并不影响驾驶安全的问题,能否快速准确的找到故障点尤为重要,否则车主将可能面临“新车拆成旧车”的尴尬境地。

    2、车载互联系统故障

    故障严重程度 ★★

    随着国内移动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车载系统越来越趋向于车联网方向发展,已成为目前各大车企的研发方向。能够支持CarPlay、Android Auto等手机互联的车载系统早已被广泛应用。然而在车质网接到的投诉中,不仅车载系统死机、黑屏、无法与手机建立连接等故障频现,且还暴露出部分车企涉嫌销售欺诈等行为,成为占比第二大的“高科技配置”故障问题。数据显示,美系、法系及自主品牌的个别车型,在车载互联系统方面投诉故障较为集中。

    来自湖南的黄先生2015年购买的车辆,厂家以车机互联为卖点,且黄先生也恰恰是看中了车机互联这个功能,最终选择购买这款车型。为了能够使用该系统黄先生还换了手机,却始终未联接成功过。除此之外,来自吉林的段先生投诉称,车载互联系统与手机联接后,不超过五分钟便出现黑屏现象。令人难以接受的是4S店售后人员竟然说是手机问题,为此段先生特地找了几个不同型号的手机测试,依然还是出现黑屏,至今问题也没能得到解决。

    3、发动机启停系统故障

    故障严重程度 ★★★★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各车企在汽车环保技术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纷纷装配发动机启停系统以减少城市拥堵路况下的排放问题。在原地怠速时发动机会熄火处于待机状态,松开刹车或转动方向盘时,发动机会自动恢复工作状态,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部分车主却受到发动机启停系统故障的困扰。车质网数据显示,个别法系、自主及日系品牌车型,相关投诉量明显高于其它车型。

    从投诉案例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发动机启停系统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启动马达故障、电瓶故障、系统控制单元故障等,而造成的后果为车辆熄火后无法启动,影响到车辆的正常使用。来自四川的李先生在投诉中称,购车后不久曾先后两次出现发动机启停故障报警提示,后一次出现故障时车辆无法启动,并显示发动机故障提示,到4S店经检测为电瓶损坏导致。对此李先生吐槽称,所谓的高科技配置在新车购买仅一年后便出现故障,导致车辆无法正常使用,且经查询网上也有不少车主遇到同类问题,严重怀疑产品质量或存在批次性缺陷问题。此外,来自广东的刘先生也遇到车辆启停系统故障,虽同样无法启动但故障原因却并不相同。据刘先生反映,将车拖到4S店检修后,工作人员告知启停系统故障是由启动电机马达被烧坏所致,而在维修试车阶段,竟然还出现车头冒烟现象,令刘先生甚是担心会酿成车辆自燃的悲剧。

    实际上,早在发动机启停系统被量产应用之初,就有不少人担心该技术是否会对车辆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就包括频繁启动是否会加剧发动机磨损、影响电瓶及启动马达的使用寿命等质疑声。从目前车质网接到的投诉来看,也确实有车主遇到类似情况,原因在于一般车辆所使用的电瓶为“启动型电瓶”,如果长时间处于大电流状态下使用,很可能会因此而损坏,启动马达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带有发动机启停系统的车型,厂家应在电瓶及启动马达的耐用性方面进行强化。

    三、服务问题分析

    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在服务类问题中反映“实际与宣传不符”的投诉最多,占比达相关总量的28%,这其中也暴露出个别产品存在“销售欺诈”的可能。据车主爆料,某2017款车型在产品宣传初期,在宣传手册及广告视频中一直将Carplay车载互联功能最为卖点,然而买车后很多车主才发现,所谓全系标配的Carplay互联功能根本无法使用。官方客服及4S店一直让车主耐心等待审核,但并没有承诺任何期限,在车主看来这一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和销售欺诈。

    而在售后方面,在服务态度及人员技术等方面投诉相对较多,可见再出现“高科技配置”问题后,在故障诊断及维修处理环节或存在一定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一些纠纷。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车主爆料,某款车型存在自动变速箱换挡不太顺畅,且发动机启停系统逻辑程序存在问题等现象。据车友反馈,厂家已有新的发动机及变速箱升级程序,通过此次升级可明显解决换挡顿挫及自动启停程序逻辑问题。而目前各地4S店多以“未接到厂家通知”为由不进行升级,但有车主经4S店工作人员证实,确实有所谓的升级程序。如此一来,部分车主因与厂家和当地4S店间产生矛盾而进行投诉。

    此外,人员技术差同样成为车主的一大抱怨点,除厂家相关培训不到位、人员缺乏维修经验以外,一些高科技配置确实已摆脱现有汽车领域范畴,而这些自动化及数字化网络技术故障,对一般维修工作人员而言可谓“无从下手”,尤其是车载互联故障。一位来自江苏的何先生投诉称,手机在与车载系统建立蓝牙无线连接时,电话簿中1300个联系人“不翼而飞”,再重新进行加载时车载系统出现死机自动重启现象,工作人员未经任何仪器检测,胡乱操作两下后向何先生解释称,使用蓝牙连接出现通讯录信息丢失是正常现象,而死机是因手机问题所致,这样的说法令何先生难以接受。出现这类纠纷后,由谁来协调解决、责任谁来认定,却成为抛给消费者的难题。

    无可厚非,这些所谓的高科技配置,势必会成为今后各大车企角逐的新“战场”,未来车载互联和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等系统,也会向车联网及无人驾驶技术逐渐演变。而当下这些高科技配置的技术成熟度和产品稳定性,则亟待受到各大车企及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毕竟地基打的牢不牢靠,将直接影响到上层建筑,在此车质网也希望各大车企都能“赢在起跑线”,而非事后“亡羊补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