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换壳Z4?抢先试驾丰田全新Supra pre-production!

车神头条|车神榜|2018-09-28 09:48

想象一下,有那么一台丰田开起来像台保时捷,你会不会买呢? 这就是丰田全新Supra所开发的目的:这是一台瞄准德系对手的丰田。 丰田在一开始就给了这台车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 该车的总工程师Tetsuya Tada告诉我们:“保时捷的Cayman一直都是这款车所追求的标杆,我们想要造的就是一台保时捷杀手。”

可能你们之间有些人会对它嗤之以鼻,觉得它和Yaris这种车放在同一个展厅里,却要和Cayman甚至911竞争,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但那些在90年代早期领略过A80 Supra风采的人会知道,这句话并不是开玩笑的。那车配备了一台双涡轮增压的直列6缸发动机,还有一个硕大的尾翼,无论是在速度还是驾驶激情上,都足以挑战当时的911。那这次丰田能重复历史的车辙吗?

幸运的是, 这次Supra的研发,开发工程师Tada和丰田得到了贵人的相助。准确来说,是来自宝马的帮助。得益于两家公司亲密无间的共享合作协议,Supra和全新的宝马Z4在外观之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共享关系之紧密,以至于Supra的3.0直列6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都是直接从Z4上拿过来的,除了刷入一些丰田自己的软件外几乎没有任何改动。 即使那八速的自动变速箱也是宝马的原装件。Supra工程团队的基本态度是:“如果需要一款出色的直列六缸发动机,为什么不去找宝马借?”

就优秀发动机这方面来说,丰田的说法也是有些道理的。我们的测试车是一台已经到最后阶段的工程原型车,虽然并不是量产版(生产要到明年初才开始),但配置水平已经足够接近最终版了。 车上也有搭载正常/运动驾驶模式的设置按钮,这两个设置也同时影响着自适应减振器。 在普通模式下启动发动机,整台车在宁静的排气声中苏醒了过来,并没有期待中的,像其他性能车那样嘹亮的启动声浪。

至于这台来自于慕尼黑的直列6缸发动机(日系调教风格)开起来是如何像奶油般顺滑,我们并不会感到惊讶。实际上,整台车的调教才是让我们吃惊的地方。Tada工程师之前和我们交流过很多次,告诉我们,他是多么想把Supra打造成一台不妥协的性能车。但在我们这次的测试中,在西班牙这路况并不好的沥青路上,Supra开起来却很安静,具有非常舒适的乘坐品质,似乎更适合当做开长途的GT车。

他的转向手感也很轻。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工程师还需要对软件进行最后一步的调整。毕竟现在开起来感觉几乎像没阻尼的那么轻,而且路感的反馈也没我想象中的那么多。 不过即便是这样,当我们找到曲折的山路时,它的表现依然是没什么毛病的….

尽管Supra只应用了钢和铝的材质,Tada却能把这台车的刚性,设计的比那用碳纤维材质的雷克萨斯LFA更高。 即便是配上那台高重心的直6发动机,整车重心也比GT86来得更低,后轴还有一个电控的限滑差速器,这限滑差速器不仅能让车辆输出更多的牵引力,也有助于让Supra在弯中更加灵敏。

这些技术和配置听起来相当的棒。但不要忘记了,保时捷的Cayman依然有着那高亢声浪的水平对置6缸发动机,所以其有着类似911的韵律,但车身却更加的敏捷,响应也更直接。恩,没错,这也是Supra所带给我们的感受。Supra上的这台发动机在4000rpm之后会发出非常舒畅的声浪,在加速力道上也相当具有侵略性(340匹马力的功率有这种表现,你还想怎样呢?)

在弯道之前,你可以尽情使用晚刹车的方式入弯,Supra会帮你照料剩下的一切。Tada告诉我们,Supra的设定是让技术高超的驾驶员得到更多的乐趣,但普通驾驶员也会爱上这种驾驶感觉。因为即使是你把车一头扎进狭窄的回头弯里,转向依然是那么的精准和迅速,无论何时,Supra的车头似乎都可以准确地找到弯心所在。在我们干燥的测试环境下,轮胎抓地力根本就不是问题,这款出色的八速变速箱可以很好地选择接下来需要的挡位,让你在出弯的时候获得迅猛加速,继续攻克下一个弯道。当你后轮出现滑动的时候,整个过程也是非常渐进而不突兀的,在这之前你会感受到足够多的信息,所以开着这台车并不会紧张。

不过,它依然不是非常完美的状态。 在运动模式下,前减振器在路况不好的路上显得似乎有点躁动而且回弹阻尼过大,就我们而言,我们喜欢更为真实的转向手感,不过毫无疑问,Tada和他的团队已经达成了之前定下的目标,造出一台开起来像保时捷一样的丰田。或者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好......

这还不算完,还有很多好东西会接踵而来。Tada知道那些改装的人会喜欢这台Supra的,所以丰田已经准备了很多原厂的改装附件,包括一套带加强结构的后尾箱盖,以应对改装后尾翼更强的下压力。

同时,发动机的序列也会变得更多,包括4缸发动机的版本,混动版本也是有可能的。丰田暂时不愿意向外界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是,至于手动版本?就目前来看是没多大可能了。


图文来源:汽车之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