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的汽车,厉害的可以“上天”

看车|车神榜|2018-01-11 09:27

插上翅膀,遨游在浩瀚无际的天空……这是摆脱战争梦魇、重获新生的五十年代,每个普通民众的梦想。他们努力尝试着各种可能,连汽车也不放过。

战争,摧毁了原有的家园和生命,却也孕育着新的理想和希望。虽然人类厌恶战争,却也在客观上从中得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好处:比如因武器制造需要而使科技和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再比如长期受到抑制而萧条的思维和精神世界因战争结束而迎来“大爆发”时期。

二战结束后,欧美汽车工业同样迎来了井喷的时代,不仅产能迅速攀升,在外观设计和功能开发领域也涌现出许多令人振奋的奇思妙想。这其中,汽车尾鳍的出现算是最令人印象至深的设计之一。

其实在二战之前就已经有汽车的尾部长出了“怪异”的尾鳍。比如优雅冷艳到没朋友的1925年劳斯莱斯幻影Ⅰ型Jonckheere双门轿跑:

又比如在1935年创造301英里/小时速度纪录的劳斯莱斯蓝鸟:

可能是与其航空制造业的背景有关,劳斯莱斯比别的汽车制造商有先天优势将航空业中的一些技术移植到汽车身上。但尾鳍的设计也仅仅停留在尝鲜的阶段,事实证明其对于汽车的空气动力学改善帮助不大。

这之后不久,二战的枪炮声隆隆作响,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转向生产军用装备,期间也再没有人尝试给汽车增添尾鳍。

时间来到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随着战争结束,世界经济开始复苏,汽车也重新插上了梦想的“翅膀”。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被誉为“美国汽车设计之父”的通用汽车设计总监哈利·厄尔。

厄尔的灵感来自于二战时期美军P38闪电战斗机的巨型尾翼,他将脑海中的深刻印象迅速搬到了1948款凯迪拉克的车尾设计上。虽然只有两块小小的隆起,但已然开创了尾鳍车的新风潮。

作为飞机迷的厄尔能够出此创意并非偶然: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很多战争武器(包括飞行器、战舰、坦克等)的经典形象依然在民众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另一方面,许多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技如喷气式飞机、火箭技术等,成为大众关注的科技前沿。1957年10月,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进入太空竞赛时代。

各种有太空象征意义的东西成为时尚,喷气式飞行器、太空火箭是大众意识中的高科技象征,也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当汽车设计中结合了这些元素的尾鳍问世时,那种和火箭尾翼相似的汽车尾翼,结合有象征意义的尾灯,立即得到公众的追捧。

亮相于1954年都灵车展的阿尔法·罗密欧蝙蝠7,博通设计

身处通用汽车的厄尔当然也不会闲着。在通用汽车高层领导的坚决支持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与专场,主持开发了多款像喷气式飞机和火箭一般造型犀利的概念车型。

真正将“尾鳍车”发扬光大的,是克莱斯勒的设计师维吉尔?埃克斯纳。他非常迷恋汽车的尾鳍设计,研究各式各样的尾鳍造型,甚至跑去密歇根大学做了风洞实验,为“尾鳍能够提升空气动力学”的想法寻求数据支持。1955款克莱斯勒300是埃克斯纳对“尾鳍车”设计的牛刀小试,他为这种设计风格起了个新名字:前沿式设计(Forward Look)。

1957年开始,“尾鳍车”设计风潮在美国真正进入了鼎盛时期。除了像厄尔、埃克斯纳这样真正喜欢尾鳍造型的设计师以外,背后还有另一层略显尴尬的原因:历经12年的高速增长后,美国开始进入战后第一次经济衰退期,汽车销量开始下滑。为了吸引民众掏钱买车,汽车厂商纷纷推出更加吸引眼球的造型,以维持销量。此时,克莱斯勒的“前沿式设计”风格便顺理成章地站到了“风口浪尖”,一下子成为各大汽车厂商的“救命稻草”。彼时的著名“尾鳍车”车型有克莱斯勒300C、克莱斯勒帝国、福特雷鸟和雪佛兰Bel Air等车型。

1957款克莱斯勒帝国四门轿车

1957款雪佛兰Bel Air双门敞篷版

到了1958年,尾鳍的设计已经是每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的“标准配置”了。设计师不断探索尾鳍的功能性,他们发誓一定要设计出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尾鳍形状;在著名的纳斯卡环形赛道上追逐竞速的也全都是“尾鳍赛车”。

1959年是“尾鳍车”盛极一时的年份。彼时各家的尾鳍造型高耸入云,颇有些互相攀比的意味。通用旗下的凯迪拉克埃尔多拉多双门敞篷版的尾鳍更是高达45厘米,已经超越了前风挡的高度,一举拿下“尾鳍之巅”。如此大胆夸张的设计在当时深得民心,人人都渴望驾驶一辆超大尾鳍的车招摇过市,好像开着开着就能飞上天空一样,倍儿有面子。

1959款凯迪拉克埃尔多拉多双门敞篷版

甚至一些德国和苏联的汽车厂商也开始尝试尾鳍的设计。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梅赛德斯-奔驰W110/111系列,以及苏联老大哥的嘎斯13Chaika车型。

1959款梅赛德斯-奔驰W111系列,拥有相对内敛的尾鳍设计

同样诞生于1959年的嘎斯 13 Chaika,深受“对手”的美式风格影响

遗憾的是,就像所有新潮思想一样,流行得快、过时也快。仅仅火爆了几年,人们便对这种激进的设计风格失去了新鲜感。况且他们也感受不到汽车厂商所说的那样有助于改善对车辆的操控,而是恰恰相反:笨重的尾翼不仅遮挡侧后方视线,还使车尾变得不够灵活,甚至尾鳍尖锐锋利的造型还成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从60年代初期开始,尾鳍造型渐渐褪去流行,新推出的车型尾部开始回归正常,似乎简洁、直观的造型更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也有恋恋不舍的,那就是凯迪拉克。也许是从中受益匪浅,一直到90年代末期的菲利特伍德车型都能见到由尾鳍式造型演变的车尾和竖条尾灯设计,真是怀旧感十足。

1996款凯迪拉克Fleetwood,存在于很多70/80后的记忆中

直到今天,凯迪拉克依然坚持竖条状的尾灯设计,已然成为品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曾经在“尾鳍车”年代出尽风头的代表,现在也代表着美式豪华品牌的最高水准。这么一想,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二十世纪50年代是美国车的“黄金岁月”了。

来源:上海汽车博物馆

侵删

文章评论